“养老不仅是生存需求,更是品质追求”“养老产业的终局不是资产规模竞赛,而是服务颗粒度的较量”“当90%老人选择居家养老时,服务触达的‘最后一公里’就是创新升级的主战场”……一句句掷地有声的金句在春日的燕园响起,一场思想的交锋正如火如荼地进行。
r当前,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3.1亿,占总人口22%。在每3个年轻人就需要供养1位老人的时代,如何破题“长寿时代”,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3月21日,由北京青年报社、北青传媒主办的第十七届财星榜暨为老爱老高质量发展示范单位颁奖典礼隆重举办,第二届银发经济论坛也正式启航。
r本次论坛以“深化养老服务,做实银发经济”为主题,由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健康学院院长、老年学研究所所长杜鹏主持,特邀泰康之家北京分公司总经理张子维,友邦人寿北京分公司客户市场部总监宋正本,北京康养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张硕,北京寿山福海投资发展集团总裁刘玥,大爱城控股总裁助理、大爱城养老运营公司副总经理张跃新五位嘉宾,汇聚近百名专家学者、金融和养老机构代表,以创新实践回应了“老有颐养”的时代命题,共同探索老龄化之下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无限可能。
r泰康之家张子维
r以“文化养老”重构银发经济价值内核
r中国加速步入深度老龄化的当下,传统养老模式已难以满足老年人对生活品质与精神价值的双重需求。泰康之家北京分公司总经理张子维以燕园社区为样本,生动阐述了“文化养老”如何重塑长者价值。
r从社区内90岁以上长者专属门球场,到80岁以上台球室等差异化设计,无一不体现着对高龄群体的尊重。张子维提出,“文化养老”的核心在于激活长者的“第二次生命”。区别于传统养老机构对基础照护的单一关注,泰康之家将“文化养老”提升至战略高度,十余年来以创新实践,力促养老从基础生存保障转向对生命尊严与价值延续的深度关怀。
r她特别分享了由中科院教授主导的“科学大讲堂”案例,探讨区块链、AI等前沿议题的课程场场爆满。这种“俱乐部自治”模式,让高龄长者们在专属空间里,通过社交参与重拾尊严与归属感,在价值创造和延续中实现从“养老”到“享老”的跨越。
r“银发经济的真正价值不在于规模扩张。”张子维表示,当养老产业从“床位经济”转向“文化经济”,养老服务从“被动照护”转向“主动创造”,这种转变正是应对老龄化挑战的破题之钥。
r友邦人寿宋正本
r轻资产模式涵养产业新生态
r“450家机构”“34个城市”“跨境旅居”……这些关键词来自友邦人寿北京分公司客户市场部总监宋正本展示的“康养管家”服务平台。当传统金融机构的资金给付功能无法满足日益多元的养老需求,友邦正以“轻资产+重服务”的模式,颠覆传统金融机构在养老领域的角色定位,重新定义养老产业的价值链。
r“养老服务的核心在于‘人’,这一理念与友邦‘健康长久好生活’的品牌理念高度契合。”宋正本介绍,友邦自2021年起,便以数字化为核心创新打造“康养管家”服务平台,连接超过450家康养机构,构建覆盖居家、社区、机构及旅居养老的全场景服务体系。
r与重资产投入模式形成显著差异,友邦着眼于轻资产运营,重点强化服务资源整合与质量把控——以APP平台实现服务可视化,帮助客户实时获取养老机构信息、价格对比及质量评估。宋正本特别提到涵盖“从接送老人到医院到送回家”的医养协助服务,真正解决数字化就医带来的代际鸿沟。
r“养老产业的终局不是资产规模竞赛,而是服务颗粒度的较量。”宋正本强调,友邦希望通过这种“轻资产+重服务”的生态模式,帮助客户实现从“被动养老”到“主动享老”的转变,成就每一段从容而有尊严的晚年时光。
r北康养集团张硕
r“小空间大创新”破题居家养老
r新时代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扩张和质的升级,是推动银发经济健康发展的基本动力。“当90%老人选择居家养老时,服务触达的‘最后一公里’就是创新升级的主战场。”北京康养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张硕用两个案例生动呈现了破题居家养老困境的创新实践。
r以2022年白纸坊街道示范中心为例,“政府出空间、企业做服务”的协作机制,既保障了公共资源的有效利用,又激发了市场主体的运营活力;紫竹院街道区域养老服务中心的实践同样具有典型意义。“空间换服务”模式让100平米的空间变身“养老综合体”,28张床位与社区餐厅、老年学堂共享空间。张硕指出,嵌入式布局既维系了家庭养老的情感价值,又以市场化机制弥合了服务碎片化问题,为“养老不离家、不离街、不离亲”提供了可行方案。
r“居家养老服务的创新需立足实际需求,通过市场化机制与资源整合破解供给难题。”张硕表示,北京健康养老集团作为北京市国资委下属的专业化平台公司,聚焦普惠养老、机构养老等核心业务,探索服务升级路径,目前已在北京布局105家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和215个社区居家点位,形成覆盖全市的“机构-社区-居家”三级网络。
r寿山福海刘玥
r“新中式养老”的传承与创新
r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的加速发展,传统的养老模式难以完全满足当代老年人的需求,北京寿山福海投资发展集团总裁刘玥则以“新中式养老”分享其对养老服务的独特见解。
r“当国际化的养老服务模式并不能完全满足中国老人的需求,于是,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创新提出‘新中式养老’。”据刘玥介绍,“新中式养老”服务体系不仅传承了节气养生、中医康养等传统中式养老的精髓,还融入了现代脑科学、身心运动医学等新兴学科的发展成果。“当节气养生遇上现代科技,‘福寿绵长’就不再是抽象祝福,而是日益精准化、量化和显化的养老服务。”
r刘玥认为,“新中式养老”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对新时代老年人需求的精准回应。作为国内综合实力领先的五星级连锁养老品牌,寿山福海自2007年成立以来,秉持“寿比南山,福如东海”的文化基因,致力于为老年人提供高品质的养老服务。银发经济的大背景下,寿山福海正通过“新中式养老”理念,探索一条既尊重传统又面向未来的养老之路,立足新时代下中国老人的全面需求,源源不断地为中国的养老行业注入新的活力。
r大爱城张跃新
r“书院式”养老赋能晚年品质生活
r“我们希望通过文化与医康养的深度融合,有效提升长者的生命质量。”面对养老产业多元化、综合化的大趋势,大爱城控股总裁助理、大爱城养老运营公司副总经理张跃新以“书院式”养老模式为切入点,分享求新求变的养老破题新路径。
r“为什么叫书院?因为学习是最好的抗衰老药。”张跃新提到,作为富德生命人寿旗下的康养品牌,大爱书院的名字源于古代书院的文化内涵,并以此为灵感打造让长者能够继续学习、社交、享受生活的平台。目前,书院已研发了2000多门课时课程,涵盖音乐、美术、茶道等。“我们的课程体系不断更新,长者们既是学生,也是老师,大家在这个过程中互相滋养,非常有成就感。”
r医康养结合方面,张跃新指出:“通过中医调养和慢病管理,提升长者的生命质量,而非单纯治疗疾病。”为此,大爱书院与三级公立香河中医医院合作,为长者提供专业的慢病管理、术后康复等服务,诠释以“养”为主、以“医”为辅的长者健康管理理念。
r在银发经济的大背景下,大爱书院的实践为养老服务创新和行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张跃新总结道:“我们真正的口号是‘老了,更幸福’。养老不仅是延长寿命,更是让长者在晚年找到生活的意义与尊严。”
r从文化认同到科技赋能,从居家破局到生态重构……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案例、一次次守正创新的实践正汇聚成中国养老产业的变革力量。正如论坛主持人杜鹏的总结:“老龄化不是危机,而是重构经济形态的契机,当银发经济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既要筑牢服务根基,更需以创新回应时代之问。”
r活动还揭晓了第十七届财星榜与2024年度为老爱老高质量发展示范单位的评选结果,泰康之家、北京康养集团等9家机构成功入选“2024年为老爱老高质量发展示范单位”,70家金融、科技领域的机构及企业荣登第十七届财星榜榜单。
r文/孟思雨张思锐本报记者范辉
r(北京青年报)
rPowered by AOA综合体育官方入口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Powered by站群